多說就會進步?口說的瓶頸

有一部分的人主張,學習語言就是不要怕犯錯,多說亂說就是了,反正錯了有人會糾正你。從錯誤中學習,久而久之自然就會流利了。這一派的做法大致上是,比如學會了幾十個詞就開始到處找人瞎扯,亂拼湊出一些句子。然後錯了就等著別人來糾正。

其實這並不是一個很好的做法(除非你能請到一個每天願意聽你亂講的母語人士)。原因是口說的瓶頸不在於「不敢說」,而是因為「沒有能力說」。多說、亂說只能解決不敢說這個心理障礙,卻不能解決口說的根本問題–輸入太少而沒能力快速造出有意義的句子

會有這個問題有兩大原因。其一,低估所需詞彙量。一個學齡前的母語小孩至少就會5000個詞彙。而一般的非母語人士需要很多年才能累積5000個詞彙以上。只有學齡前兒童的詞彙量卻被要求要討論環保、經濟等議題,那當然一個字都吐不出來,更遑論流利了。其二,非母語者累積的詞彙還沒完備就被要求要造句,甚至造長句,那麼很容易養成用母語逐字翻譯的壞習慣,反而造成錯誤的習慣不斷累積。大家應該都有經驗,錯的運動姿勢練習100次也不可能變成對的姿勢。同理,錯的句子造100句也不會自動變成對的句子。

那麼如何修正這個問題?方法其實很簡單
1. 累積一定的詞彙量再來學句子/文法等,先學會1000個字再來學句子都不遲。
2. 初學者不要自己造句,一律採用照樣造句,固定一個句子只抽換一兩個詞彙。
3. 同2,不要逼學生造句(除非學生有相當程度)。游泳教練應該不會逼沒學過碟式的學生游蝶式,那為何語言教學者會要求學生做他本來就辦不到的事情?

當累積夠多的詞彙/句子資料庫,口說能力就會水到渠成。(才是大量練習的好時機)
有一位Polyglot在學德文時不曾與人說話,第一次講德文就是上德國語言教學節目當來賓。一位語言學教授只是因為興趣每天固定閱讀德文小說,一次研討會上與人閒聊,對方卻問他你從德國哪裡來?由此可見口說的問題不是在於說,背後累積的知識量才是關鍵因素。

註1:這裡的說指的是造句或與人對話,如果說的定義是跟著錄音檔複誦那麼這個練習當然是需要的。
註2:如果你不相信我說的,可以試著把日常生活中的中文翻成英文,你會驚訝地發現原來不會的詞彙、沒學過的句子比想像中的多太多太多了。

tingriley
https://tingrile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