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目不忘?真的嗎?

今天要來介紹一位神人,Daniel Tammet,他有過目不忘的能力,因此被科學家作為研究對象。而他曾參與一個挑戰活動,到冰島去住一週,在七天內學會冰島語,而且會在電視台播出他和母語者的對話。不可思議對吧!七天而已,他有沒有挑戰成功呢?當然有,有興趣可參考底下紀錄片。 故事說完了,接下來我們來分析數據。根據學者研究要達到基本流利需要學會大約5000個字/詞。5000/7 = 714 也就是說這個怪物一天就能吸收700個字以上,而且學過了就不會忘記。紀錄片中教他冰島語的老師描述的很傳神:「他彷彿一台吸塵器,看過的字就一直被他吸進去。」假設一天學12小時,700字,那就是平均一小時約60個字,也就是這12小時內平均一分鐘要記住一個字,而且學過就不會再忘記。incroyable!這一般人絕對是辦不到的,而也可以確定這個人過目不忘的能力是真的。 我認識的人之中有號稱自己過不不忘的人,但我向來對這種說詞存疑,因為這些人並沒有如紀錄片中七天學會一門語言,甚至連一門外語都不流利。簡單猜測,這些人很可能只是短期記憶容量比一般人大,記憶力比一般人好,並不是真正的過目不忘。 啟示:1. 如果有辦法一天學700個字那你也能七天流利,要複製這個模式的話方言大概還可以,前提是你有完整的教材的話。2. 通常這樣過目不忘的人都有很強的聯覺.但這是與生俱來的。詳見:https://zh.wikipedia.org/zh-tw/%E8%81%94%E8%A7%89 結論:有沒有辦法複製這個成功模式呢?當然是沒辦法,誰能一分鐘記一個字而且還不會忘掉? 紀錄片連結: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cO0C3xwyJg註:超強的記憶力又稱超記憶症,估計全球只有不到100人。

如何練習口說?為什麼你沒辦法說?

常常有人抱怨我們的語言教育忽略了說的能力,導致我們都不會說或不敢說。但老實說,這樣的觀察對也不對。要探究這個問題我們得先來看一些例子。如何定義流利地說?以下是我個人的定義基本流利:能表達意見、獲取所需資源。白話一點來說,能解決大部分生活問題,不至於在國外餓死就是達成基本流利。非常流利:請注意!非常是個強烈而武斷的字眼,非常流利在我的定義就是母語能表達的外語就要能表達,而且很少犯錯。達到這樣的程度的人我們就可以說他近乎母語人士般流利。(在這定義下,敝人也沒有真正非常流利) 好的!如何達成基本流利?我們來舉個實例好了。題目:你有什麼興趣嗜好嗎?(來我們先用中文回答)答案:我喜歡運動、攝影和做菜。(非常棒100分)(接下來我們換到英文試試看) 假設我們只有國中程度的英文Q:Do you have any hobbies?A:I love sports, … and cooking. 看出問題了嗎?啊糟糕,攝影怎麼講,沒學過呀!對的,沒學過的字(詞)不會因為我多練習說就被創造出來,到頭來根本的問題在於詞彙根本學得太少就想要練習說。這樣不但不可能流利還會花費不必要的時間。研究指出要達到基本流利至少需要會5000個字(詞),這樣的量在台灣課綱是高中畢業才具備的程度。再來還有一個常被忽略的因素就是母語是什麼會大幅影響學外語的速度(這好像是廢話),很多歐洲人也會說台灣人怎麼都不太會說英文呢?No offense!但我要來嗆,歐洲大部分國家的人母語都和英文有不少共通詞彙,但是中文確實是個很特殊的語言,中文和英文重疊的詞彙幾乎是0%,就算是外來語也是盡量能用意譯就不用音譯。這樣對我們的影響是什麼?假設歐洲國家一樣學5000字好了,問題是他用母語搞不好可以再補上3000字,那就8000字啦!8000字當然就可以流利了。不知道大家有沒看過一則漫畫,是在講人生起跑點不同,這就人生起跑點不同真實版!再來,中文和英文的邏輯也是大相徑庭,我們不只詞彙重疊率0%,邏輯重疊率也0%,那我是要怎麼流利? 好的!基本題練完了,我們來進階題題目:氣候變遷的影響是什麼?請舉例說明(一樣中文來一次)答:氣候變遷對環境、社會或經濟都產生不少影響。環境的變化造成生物多樣性降低、全球暖化及農業危害。(非常棒100分)(接著我們用台語講一次看看)有沒有發現其實已經有點小難,尤其生物多樣性要怎麼翻譯?不過整體來說應該是可以翻出正確的句子。(台語的部分我給自己90分好了) (接下來英文版)What are the impacts of climate change? Please give examples.Climate change has a wide range

Continue reading如何練習口說?為什麼你沒辦法說?

看電影學外語–為何有效(以及為何實際上不太有效)

若上綱搜尋「提升語言能力的方法」。看電影學XX文一定是榜上有名。看電影不失是個無痛學習的途徑。但是如果我們具體計算所投入的時間和精力,結果可是會令人大吃一驚。事實上,看電影一點都不是個高效的學習方式。什麼?這怎麼可能,我有朋友靠著動漫學會日文啊?!我朋友看美劇學英文啊?! 是的,我可沒有說這方法不行不通,但在進入正題之前,讓我們先來科普一下。 為什麼看電影有效? 喂!你剛不是才說看電影的效益很低嗎?是的,但是諷刺的是,這樣低效的方式通常還比參加語言課程有效得多。而究竟是為什麼呢?讓我們再來複習形成記憶力的三個重要步驟:編碼、儲存、提取。編碼的意思是將新知識轉化成大腦能儲存的形式,以提升記住的機率。編碼是記憶力生成最重要的階段。(可以看到編碼是第一步,如果第一步不做的話,後面不就很難再做下去了嗎?) 好的,讓我們一同回顧我們在求學階段是怎麼學新詞的?您重複朗誦一個詞很多次,並且希望自己可以記住,對嗎?是的,這正是此法行不通的原因。問題在於,這樣重複的過程中沒做到任何編碼,缺乏編碼的重複就是無謂重複。應該不難理解,無謂重複不但很痛苦,還很低效。 相反地,在觀賞電影的時候大腦無意間實行了對鞏固記憶力有效的活動,舉例如下 編碼:電影有不少圖像及聲光效果,電影正悄悄地把資訊編碼成影像、聲音等形式,無形中提升了我們的記憶力(謎之音:電影默默地幫你完成了記憶力最重要的一步,只是你不知道而已)。 間隔重複:研究指出間隔重複勝過聚焦複習。看電影同時也是間隔重複的一種形式,因為常用詞彙會在不同時機中分散地出現。(而不是同一時間重複N次)。 沈浸其中:常用的詞彙或句法會出現在不同的上下文中,在看電影的過程中其實我們不知不覺讀了更多的句子,當然會比在學校上課更有效。 與情緒的連結:電影的情節往往會觸動情緒的連結,對於涉及情緒反應的情境大腦更是容易記住。 總結以上原因,我們可以看到為什麼看電影學語言會這麼有效,那麼 為什麼看電影學語言不夠有效率? 我們一起來算一下時間。如果今天我找一個20分鐘的影片來看,我可以學會多少新詞?答案可能會出人意料,實際數據可能不會很精確,但平均來說20分鐘大概可以學會3個詞。我們蒐集這三個詞之後,接下來會怎麼做?把字寫到筆記本上?查字典?想辦法記起來?這三件事情需要再額外花多少時間?我算10分鐘好了。也就是說假如我們維持這樣的學習速度,一天30分鐘學3個字,再假設大家都是記憶大師,學過的字都不用複習也不會忘記(所以隔天不會有額外的複習時間),那一年大約可以學會1000個字,也就是說我需要5年的時間(在這個理想實驗室數據的估算下)才可以達到中等程度的流利(學會5000字)。人生苦短,這樣的學習速度顯然是行不通的,學一個語言就要花5年的時間,那怎麼成為多語者呢? 那到底該怎麼做才有效?要回答這個問題需要不少篇幅,但總體來說我可以簡單結論及建議如下 學習語言需要對記憶力的理論有基本的認識,才能事半功倍。記憶力三部曲:編碼、儲存、提取。 編碼是鞏固記憶力最重要的一環,最簡單的方式就是把新詞彙用影像、聲音等編碼。 使用間隔複習軟體,如:ANKI。 如果你的目標是學得越快越好,那麼學習的重點應該擺在單位時間內學習最多新詞彙。如果目標是要外語非常流利,那至少要學會一萬字以上(大部分的人的詞彙量遠小於這個數字,這也是為什麼現實生活中我們很少遇到說得一口流利外語的人)。 看電影沒有什麼壞處,只是它不若想像中有效率。

把網撒大

今天在既有時間下我有兩個策略1. 學一萬個字,但大約有五成遺忘率(意思是大約五成記住,其他不一定能正確被提取)2. 學五千字,一成遺忘率 (意思是大部分都記得)您會選策略一還是策略二?為什麼?當然應該選策略一。為什麼?因為我多會500字啊!啊!可是我有一半都記不住耶!別擔心,因為知識具有滾雪球效應,學過的字會和其他知識做關聯,時日一久就會加快學習的速度。所以說,為什麼常有人抱怨,我考試成績不錯,可是我不會講這語言?這可能不是各位的錯,這是因為大部分教育採用策略二所致,你記住九成得了90分,甚至你滴水不漏好了全部記住100分了,但是你的量還是比學一萬字的人低,所以你輸了。 把網撒大,這樣捕到的魚才會多。

看美劇學記憶力 (下)

有個讓我印象滿深刻的片段。一個在準備考試的上班族是怎麼唸書的呢?首先她把需要記憶的知識點做成閃卡。舉例來說讀到鎢的熔點 那卡片正面就寫 鎢的熔點是幾度?背面就寫答案3422度 也就是說所有的知識自己消化過後,還沒記住的就做成閃卡,最後只要複習那些卡就可以了。 而已經會的就放到一邊,降低複習頻率或不理他們。 為什麼這讓我印象深刻呢?回顧一下,您是否盯著課本朗誦已經記起來的內容?有的,而且人類不由自主就會這樣做。你在練樂器的時候,熟悉的片段你彈比較多次還是不熟悉的?一定是熟悉的。運動的時候,你會的招牌動作你有沒有拼命練?有啊每次都練。 拉回來,已經記起來的學會的內容,你再讀一次做什麼?鎢的熔點你會了你再讀十次幹嘛?你怕忘掉嗎?而還沒記起來的你怎麼還不讀? 所以說,為什麼不少人學了十年的某某技能還是零零落落?例如英文(小女子也躋身其中),我是多討厭英文?! 因為人類的大腦很可惡,它無時不刻都希望你做熟悉的事情,它不要讓你學,你要學它就罷工給你看。 晚安!該睡了,明天還要再讀法文。而且不能重複讀會的東西喔!

看美劇學記憶力 (上)

連續在好幾部美劇中看到以下橋段當有人要準備標準化測驗時同事就過來幫忙,而他們怎麼做呢?就是一人找書中的題目提問受試者,如果受試者答錯,提問的人再給提示或公佈解答。這樣的過程就是充分利用記憶力形成的第三階段–提取(effortful recall)這有點像我們小時候同學互相背書的情景,但很可惜的是我們從來沒有這樣互相背完一整本書。應該不難想像這方法比自己閉門造車有效非常多倍。而這方法可以再改良,如果受試者答錯了,提問方應給提示並馬上翻到書中對應處給受試者看。受試者消化過後,隔一段時間(幾天)提問方再問相同的題目。

提升記憶力的方法-減少用筆

您在讀書時候是否有以下行為? 做筆記(讀書時候做的筆記,不是上課聽講寫的筆記) 劃重點 動筆寫很多次 您是否覺得這樣做很花時間而且知識根本進入不了長期記憶?若有這些狀況的話其實是正常的喔!2013年的研究發現上述三點都是極為低效的學習方式[1]。 然而究竟是為什麼呢? 如果我們問自己為什麼要做筆記,我們會得到什麼樣的答案呢?不外乎,我要讀書獲得好成績呀!當然,但是如果靜下心來思考,應該不難發現,做筆記不過就是把知識從A地抄寫到B地,然後呢?我們記起來了嗎?我們好像期待做筆記會讓我們記住該記住的資訊,實際上常常事與願違。而做筆記的機會成本多大?也就是我們做另一個選擇-不做筆記會怎麼樣?應該不難想像,寫字很花時間,如果我們不做筆記,在同樣時間下如果我們採用分散學習、自己口述所學內容等,一定會有更好的記憶效果。 讀書的時候,為什麼我們要拿著色筆東畫畫、西畫畫?我也不知道,好像很多老師會這樣教。這個現象其實是一種錯覺,當我們頻繁動筆的時候給人一種忙碌的感覺,讓我們獲得一種好像完成不少壯舉的「成就感」。但事實上忙碌不等於有效,在你畫完重點後闔上書本問自己讀了什麼,多數的時候我們根本腦袋空空。再者,畫線的書本就會讓人把目光不停集中在畫記處,正好就是所謂「見樹不見林」這種看不見全貌的糟糕方法。 當一個知識點記不起來的時候,我們是否曾動筆抄寫N次?會!但我們到底為何這樣做?我一次記不住,難到抄寫100次可以延長記憶的時間100天嗎?諸多經驗都告訴過我們不可能的。既然辦不到為何還要做?我也不知道,大家都這麼做。 一位會說50幾種語言的神人被問到學習方法時,他提到自己讀書時幾乎從不做筆記。他的理由如下:存到長期記憶的才叫知識。如果不能記住,那麼筆記再多再漂亮又有何用呢?這聽起來是很簡單的道理,可是還真的被我們給忽略了,我們好像對學習過程的產物更為執著,也更在乎付出多少時間,但卻徹底忘記了學習的目標就是新的知識要進入長期記憶,才能算是學會了知識。當需要講法文的鯨魚 = la baleine時,我們沒有設法記住她[2]反而在筆記本畫上美麗的插圖,寫上工整的字跡。我們到底是在做什麼呢? 解方:丟掉你的筆,採用分散學習、使用間隔複習軟體、反向問自己書中的內容。 [1] Improving Students’ Learning With Effective Learning Techniques: Promising Directions From Cognitive and Educational Psychology [2]

Continue reading提升記憶力的方法-減少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