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詞變位–換個角度就能學得更好
動詞變位是非常重要的文法概念,但很可惜,在(中文的)英文教科書很少提到這個詞。而「變位」究竟是什麼意思呢?變位(conjugation)是指動詞根據人稱、數、性、時態等的不同而產生的詞形變化。變位是屬於動詞的特有範疇。好像越解釋越聽不懂,我們直接來看例子吧! 如果翻開(中文的)英文文法書你會看到這樣的描述:現在簡單式搭配一般動詞 ,如果主詞是「第三人稱單數」(he, she, it),動詞字尾要加 -s / -es / -ies 變化。對中文為母語的我們一定覺得這莫名其妙,於是學生舉手問老師:為什麼第三人稱要加s?這邏輯上不是多餘的嗎? 其實要回答這個問題,還需要再知道一個名詞叫做「屈折語」。屈折語的特點就是,語序有豐富的彈性,而因為語序沒有一定的限制,人稱和動詞需要保有一制性而達到雙向容錯的機制。白話文的意思就是每個人稱的動詞都不一樣。 以下我試圖用中文來表達。因為六個人稱動詞都不同,那我假設中文也是如此,動詞變化就是後面加上詞尾變化,假設是用數字好了。如果要說「我走」我就要說「我走一」,「你走」就是「你走二」,以此類推。下表是所有的情況 我走(一) 我們走(四) 你走(二) 你們走(五) 他走(三) 他們走(六) 而這樣做有什麼好處?前面有提到這是一個容錯的機制。舉例來說,當我聽到了「走三」我馬上就知道了這句話是在講「他」而不是別人,即使沒聽到他這個字也無所謂,因為「走三」是他的動詞變化,而不是其他人的。而這裡所舉例的「三」就相當於英文裡要加s的概念。當一個人聽到了xxx walks,表示是一個人或一隻狗等等,而不可能是多個人或一群羊。好的,問題又來了,為什麼英文只有第三人稱要變化?這只是因為語言經過很多變化最後簡化成只剩下第三人稱要變化。 這給了我們什麼啟示?1. 中文並不是屈折語,動詞變化是中文沒有的概念。與其強調第三人稱單數要加s,不如跟學生解釋「變位」是什麼,以及六個動詞都不一樣是屈折語的特色。事實上從上面的例子可以得知,重點並不是要不要加s,而「變位」才是原因。2. 心血來潮的我分別用德法文搜尋了英文教學的部落格看到他們是這樣編教材的 中 德 法 英 我說 i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