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unk (意元)

意元(chunk),是認知心理學中的術語。意指短期記憶中暫時所能貯存的資料單元,或意義單元。 在語言教學上常常會有照順序教的情景。例如數字照順序念、字母照順序記、五十音照順序背誦。這樣做沒有什麼不對,但您是否發現這會產生一些小問題。舉例來說,初學日文的時候看到お,是不是會在下意識默念a, i, u, e, o, 喔對,它念o,有沒有覺得反應很慢?初學英文(或其他外文)的時候是不是日期跟月份都要從頭數過來? 會有這樣的情況其實還是會記憶的方式有關。記憶的第一個階段–編碼,因為教材的關係,讓我們把五個東西編碼成一個意元(chunk),也就是五樣東西是一個記憶的單位,所以要提取的時候也是五個要照順序拿出來,否則困難重重。 而要改善這種狀況其實很簡單,把學習的順序打散就可以了。一定要先學あいうえお才能學下一行嗎?沒有吧?能不能先記い然後明天再學え?甚至我不爽,我就是要從か開始學?當然沒問題啊!這樣一來,一個符號是一個單元,日後看到它的時候馬上就可以提取出來,反而事半功倍。同理,最實用的就是數字的記法。以下用法文舉例。 1 un 6 six 2 deux 7 sept 3 trois 8 huit 4 quatre 9 neuf 5 cinq 10 dix 一眼望去,1和6最簡單,一個很短,一個跟英文一樣,第一天就記1和6。接著再看10也很短,8也不錯,就這樣一天挑兩個學,不出一個禮拜,你應該可以講出你的電話號碼是多少。反之,如果你一直要照順序記,那一定會花好幾倍的時間。

Continue readingChunk (意元)

運用邏輯

有一位義大利人是這樣學習語言的:他找一本義大利文的書及其英譯本,或者反過來,兩本一起看,從中找出對應的地方然後慢慢學新字。這個方法我稱它「運用邏輯」。這是什麼意思呢?就是說我運用母語的邏輯去類化另一個語言會怎麼表達意思。而翻譯人員已經幫我們做了這件事情,讓我們快速站到他們的肩膀上,也就是說我們不需要自己慢慢理解意思,直接大量對照兩個語言找出異同之處。 我看到有人舉過這個例子 Tous les êtres humains naissent libres et égaux en dignité et en droits.All human beings are born free and equal in dignity and rights. 從這兩句話可以先分析,et出現了兩次,and也出現兩次果其不然,et就是and 這就叫運用邏輯。 這幾天購入二手德漢字典,隨意翻了幾頁就驚覺自己犯下一個很大的錯誤。因為德文要直接對應中文不好對照,所以我一直以來都是用英文對照德文。這樣的確有不少好處,畢竟語言的邏輯很相似,沒有遇到太多挫折。但是我卻少考慮到,用中文來「編碼」會比英文快很多而且記憶力和理解力也無形中上升很多倍。才隨便翻翻幾頁找找字就覺得原來還可以再更快。 但是…

Continue reading運用邏輯

主動學習–實例介紹

古早的年代,連錄音帶都還沒發明的時候,一位加拿大人是這樣學中文的。 首先找一本教材,最後面有glossary (詞彙表)的那種,也就是書中附錄有中英詞彙對照,中對英或英對中。然後遮住英文的部分,問自己那個中文詞是什麼意思,對了就下一題,錯了就做個記號,隔天複習有做記號的地方。就這樣不斷重複直到全部記起來為止。 這樣的做法用到了哪幾個記憶力技巧?1. 提取:強迫自己回想看自己有沒有記起來,答不出來也要想。2. 間隔複習:不會的字明天再說。這兩個簡單的技巧其實已經做對大半的事情,果然這位老兄現在會說20語。 ————————–以下抒發情緒————————–鏡頭回到台灣教育現場,我一直有幾個疑惑1. 求學的時候為何沒有任何老師告訴我們要用提取?2. 重複盯著書讀很多次是不是台灣特有的現象?重複寫一個中文字十次幹嘛?明天再寫不行嗎?3. 一字不漏背幹嘛?你有因為這樣成為文豪嗎?4. 很多老師和家長好像很喜歡要求學生要在某個時間點背會東西,比如說今天沒背完就要怎樣怎樣啊!好像是那一刻有多神奇,一定要那個時間學會就會永遠記起來的樣子?

提升記憶的活動與對記憶力沒幫助的教育行為

一、背景知識記憶力三部曲:編碼、儲存、提取編碼是最重要的,沒有經過編碼的資訊需要重複N百次還可能記不住。 遺忘是人類的正常保護機制,要對抗遺忘相當於要騙過大腦,不斷提醒這些知識很重要,複習的時間要分散出去,且拉長間隔才能達到效率最大化 為什麼需要遺忘?如果不能遺忘那生活中一沙一塵都會被記住,淹沒了更多更重要的資訊,大腦的運作不就超級沒有效率。如果沒有遺忘的機制,那所有傷心痛苦的記憶都會鮮明地留著,這樣人類怎麼有勇氣再面對生活中的困難? 二、人類天生擅長的記憶活動有哪些? 人類對故事的記憶力非常強:大約強22倍 [1] 人類對空間的記憶力非常強:家裡物品的擺設,每天上下班經過的路線都深刻烙印在腦海中,古希臘時代就有loci method [2] 人類對音樂的記憶力很強:所以唱歌/聽歌是一個學習外語的好方法 和極端情緒有連結的事件,記憶力會特別深刻:開心的、傷心的事物都會非常讓人印象深刻,因此有個記憶法就是把要記的東西和情緒做連結 刺激越多感官的活動,記憶力越強:例如看電影有聲光、影像等不知不覺就記住更多東西了。 以上這幾點都可以算是編碼的一環,想要提升記憶力就是需要做這些事情。而相反地,哪些是對記憶力沒幫助的技巧? 三、對記憶力的錯誤期待 遺忘是正常的機制然而大部分的教育環境中卻還逞罰遺忘的人,例如體罰。期待體罰能對抗遺忘?大家還好嗎?處罰正常的行為做什麼? 期待在這個時刻記住就不會再忘記:考試機制的設計,大部分作業的設計都建立在這種思維模式之下。認為在那一刻如果記住了知識就可以記很久且不再忘記.例如學生小考100分我就認為他記住這些單字了,而且還會記到學期末.但這是不可能的,19世紀的科學家艾賓豪斯先生已經告訴過你記憶力不是這樣的。[3] 多讀幾次就會記得了:重複無腦朗誦也算是一種編碼的技巧,但這種編碼跟沒有差不多,這是一個非常低效且浪費時間的行為。可是大多數的人都很容易落入這種陷阱之中。而我們到底為什麼這樣做?因為我們認為對抗遺忘就是要多重複幾次。這只有對一半,重複是沒問題的,但是要在分散的時間重複,否則多讀幾次正是所謂的pointless repetition這是浪費時間又不會有效果的行為。因此,除了體罰以外罰寫才是更糟糕的教育行為,因為那不僅沒什麼效果還浪費了學生的時間。 四、記憶力小技巧 不要讀電子書:人類因為對空間的記憶力很強,像是我們會記住讀過的知識大約出現在書的哪個角落。但如果用了電子書,立體空間就成了平面空間,而且隨著放大縮小還會重新排版。因此,對於知識性的書籍盡量不要閱讀電子書,這對記憶力很不好。 不要重複讀:記不起來的地方不要忍不住重複讀,先去睡覺明天再讀反而會為你節省更多時間。 [1] (Research by Dr. Jennifer Aaker in the Stanford

Continue reading提升記憶的活動與對記憶力沒幫助的教育行為

過目不忘?真的嗎?

今天要來介紹一位神人,Daniel Tammet,他有過目不忘的能力,因此被科學家作為研究對象。而他曾參與一個挑戰活動,到冰島去住一週,在七天內學會冰島語,而且會在電視台播出他和母語者的對話。不可思議對吧!七天而已,他有沒有挑戰成功呢?當然有,有興趣可參考底下紀錄片。 故事說完了,接下來我們來分析數據。根據學者研究要達到基本流利需要學會大約5000個字/詞。5000/7 = 714 也就是說這個怪物一天就能吸收700個字以上,而且學過了就不會忘記。紀錄片中教他冰島語的老師描述的很傳神:「他彷彿一台吸塵器,看過的字就一直被他吸進去。」假設一天學12小時,700字,那就是平均一小時約60個字,也就是這12小時內平均一分鐘要記住一個字,而且學過就不會再忘記。incroyable!這一般人絕對是辦不到的,而也可以確定這個人過目不忘的能力是真的。 我認識的人之中有號稱自己過不不忘的人,但我向來對這種說詞存疑,因為這些人並沒有如紀錄片中七天學會一門語言,甚至連一門外語都不流利。簡單猜測,這些人很可能只是短期記憶容量比一般人大,記憶力比一般人好,並不是真正的過目不忘。 啟示:1. 如果有辦法一天學700個字那你也能七天流利,要複製這個模式的話方言大概還可以,前提是你有完整的教材的話。2. 通常這樣過目不忘的人都有很強的聯覺.但這是與生俱來的。詳見:https://zh.wikipedia.org/zh-tw/%E8%81%94%E8%A7%89 結論:有沒有辦法複製這個成功模式呢?當然是沒辦法,誰能一分鐘記一個字而且還不會忘掉? 紀錄片連結: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cO0C3xwyJg註:超強的記憶力又稱超記憶症,估計全球只有不到100人。

看電影學外語–為何有效(以及為何實際上不太有效)

若上綱搜尋「提升語言能力的方法」。看電影學XX文一定是榜上有名。看電影不失是個無痛學習的途徑。但是如果我們具體計算所投入的時間和精力,結果可是會令人大吃一驚。事實上,看電影一點都不是個高效的學習方式。什麼?這怎麼可能,我有朋友靠著動漫學會日文啊?!我朋友看美劇學英文啊?! 是的,我可沒有說這方法不行不通,但在進入正題之前,讓我們先來科普一下。 為什麼看電影有效? 喂!你剛不是才說看電影的效益很低嗎?是的,但是諷刺的是,這樣低效的方式通常還比參加語言課程有效得多。而究竟是為什麼呢?讓我們再來複習形成記憶力的三個重要步驟:編碼、儲存、提取。編碼的意思是將新知識轉化成大腦能儲存的形式,以提升記住的機率。編碼是記憶力生成最重要的階段。(可以看到編碼是第一步,如果第一步不做的話,後面不就很難再做下去了嗎?) 好的,讓我們一同回顧我們在求學階段是怎麼學新詞的?您重複朗誦一個詞很多次,並且希望自己可以記住,對嗎?是的,這正是此法行不通的原因。問題在於,這樣重複的過程中沒做到任何編碼,缺乏編碼的重複就是無謂重複。應該不難理解,無謂重複不但很痛苦,還很低效。 相反地,在觀賞電影的時候大腦無意間實行了對鞏固記憶力有效的活動,舉例如下 編碼:電影有不少圖像及聲光效果,電影正悄悄地把資訊編碼成影像、聲音等形式,無形中提升了我們的記憶力(謎之音:電影默默地幫你完成了記憶力最重要的一步,只是你不知道而已)。 間隔重複:研究指出間隔重複勝過聚焦複習。看電影同時也是間隔重複的一種形式,因為常用詞彙會在不同時機中分散地出現。(而不是同一時間重複N次)。 沈浸其中:常用的詞彙或句法會出現在不同的上下文中,在看電影的過程中其實我們不知不覺讀了更多的句子,當然會比在學校上課更有效。 與情緒的連結:電影的情節往往會觸動情緒的連結,對於涉及情緒反應的情境大腦更是容易記住。 總結以上原因,我們可以看到為什麼看電影學語言會這麼有效,那麼 為什麼看電影學語言不夠有效率? 我們一起來算一下時間。如果今天我找一個20分鐘的影片來看,我可以學會多少新詞?答案可能會出人意料,實際數據可能不會很精確,但平均來說20分鐘大概可以學會3個詞。我們蒐集這三個詞之後,接下來會怎麼做?把字寫到筆記本上?查字典?想辦法記起來?這三件事情需要再額外花多少時間?我算10分鐘好了。也就是說假如我們維持這樣的學習速度,一天30分鐘學3個字,再假設大家都是記憶大師,學過的字都不用複習也不會忘記(所以隔天不會有額外的複習時間),那一年大約可以學會1000個字,也就是說我需要5年的時間(在這個理想實驗室數據的估算下)才可以達到中等程度的流利(學會5000字)。人生苦短,這樣的學習速度顯然是行不通的,學一個語言就要花5年的時間,那怎麼成為多語者呢? 那到底該怎麼做才有效?要回答這個問題需要不少篇幅,但總體來說我可以簡單結論及建議如下 學習語言需要對記憶力的理論有基本的認識,才能事半功倍。記憶力三部曲:編碼、儲存、提取。 編碼是鞏固記憶力最重要的一環,最簡單的方式就是把新詞彙用影像、聲音等編碼。 使用間隔複習軟體,如:ANKI。 如果你的目標是學得越快越好,那麼學習的重點應該擺在單位時間內學習最多新詞彙。如果目標是要外語非常流利,那至少要學會一萬字以上(大部分的人的詞彙量遠小於這個數字,這也是為什麼現實生活中我們很少遇到說得一口流利外語的人)。 看電影沒有什麼壞處,只是它不若想像中有效率。

把網撒大

今天在既有時間下我有兩個策略1. 學一萬個字,但大約有五成遺忘率(意思是大約五成記住,其他不一定能正確被提取)2. 學五千字,一成遺忘率 (意思是大部分都記得)您會選策略一還是策略二?為什麼?當然應該選策略一。為什麼?因為我多會500字啊!啊!可是我有一半都記不住耶!別擔心,因為知識具有滾雪球效應,學過的字會和其他知識做關聯,時日一久就會加快學習的速度。所以說,為什麼常有人抱怨,我考試成績不錯,可是我不會講這語言?這可能不是各位的錯,這是因為大部分教育採用策略二所致,你記住九成得了90分,甚至你滴水不漏好了全部記住100分了,但是你的量還是比學一萬字的人低,所以你輸了。 把網撒大,這樣捕到的魚才會多。

看美劇學記憶力 (下)

有個讓我印象滿深刻的片段。一個在準備考試的上班族是怎麼唸書的呢?首先她把需要記憶的知識點做成閃卡。舉例來說讀到鎢的熔點 那卡片正面就寫 鎢的熔點是幾度?背面就寫答案3422度 也就是說所有的知識自己消化過後,還沒記住的就做成閃卡,最後只要複習那些卡就可以了。 而已經會的就放到一邊,降低複習頻率或不理他們。 為什麼這讓我印象深刻呢?回顧一下,您是否盯著課本朗誦已經記起來的內容?有的,而且人類不由自主就會這樣做。你在練樂器的時候,熟悉的片段你彈比較多次還是不熟悉的?一定是熟悉的。運動的時候,你會的招牌動作你有沒有拼命練?有啊每次都練。 拉回來,已經記起來的學會的內容,你再讀一次做什麼?鎢的熔點你會了你再讀十次幹嘛?你怕忘掉嗎?而還沒記起來的你怎麼還不讀? 所以說,為什麼不少人學了十年的某某技能還是零零落落?例如英文(小女子也躋身其中),我是多討厭英文?! 因為人類的大腦很可惡,它無時不刻都希望你做熟悉的事情,它不要讓你學,你要學它就罷工給你看。 晚安!該睡了,明天還要再讀法文。而且不能重複讀會的東西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