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nder Zone

節錄自 “How to Develop a Brilliant Memory Week by Week: 50 Proven Ways to Enhance Your Memory Skills” 書中的一項記憶法。 在學習有性別語言時可以將兩者分類記憶。 例如:陽性代表其中一座自己熟悉的城市,陰性則是另一座。 例子: 法文 un hôpital (陽性) –> 想像在台北的某醫院。 une poste(陰性)

Continue readingGender Zone

訓練聽力?不!要訓練的只有記憶力

或許我們都聽說過一個理論,只要會3000字,就能表達所需,完成有效溝通.或者,X千字含概了80%的內容等等。 但是,回到聽力的場景本身,有幾個殘酷的現實 通常要面對母語者:母語者的詞彙量一定遠遠超過非母語者,要聽懂母語者講的話絕非易事,必須用有夠多的詞彙才能順利聽懂別人說的話. 需要極短的反應時間,聽力不像閱讀,閱讀可以慢慢看一邊由上下文中推敲出可能的意思.而現實生活中母語者講話飛快,更是沒有耐心放慢速度等你慢慢聽 回歸到問題本身,聽不懂大部分的原因就是會的詞彙太少了,如果一個字就是沒學過或者不認識,那麼再聽100次就會懂了嗎?當然不可能,否則世界上人人都是語言高手了. 所以該換位思考,設法提升記憶力,迫使自己每天吸收新的知識,累積夠多詞彙後才是訓練聽力的最佳時機.

學習語言的幾個NG行為

有一次我於網路上觀看多語神人的訪談,他提到自己在讀書時很少做筆記.這令我頗為訝異.後來他解釋說,知識最終需要放到腦海中才是學習的目的.那一刻起,我才開始反思,在學校教育的經驗裡我們似乎無形中養成不少為了做而做的習慣.而偏偏也是對記憶力不好的壞習慣. 其實,不論任何知識或技能的學習,最終的目標就是要將知識輸入長期記憶.如果不能達成這樣的目標那麼再怎麼刻苦都是枉然,而偏偏東亞文化強調吃苦與拼搏的價值觀正助長著這些耗費時間且效率不彰的行為. 以下是常見的NG行為. 在書上劃記:這是主流教育下容易養成的習慣。但這其實也是對記憶力很不好的壞習慣。原因在於人的目光會不自主地停在劃記處。加上大腦又喜歡熟悉的事物,很容易變成一直盯著相同且已經會的地方看,無形中消耗大量不必要的時間。 短時間內重複練習:促成這個現象的原因在於,成績的考核往往發生在學習新知識的數天後,學生為了取得好成績,在短時間內大量重複練習以鞏固短期記憶(或延伸的短期記憶),越擅長短期記憶的人就能取得越高的分數.而分數越高的人就被畫上學習成效高的等號.因此,我們常常聽到有人在學校語言測驗的成績不錯可是卻無法使用該語言.這完全是一個不意外的現象,因為學習的目標完全被錯解了.我在前一篇貼文中提到,要鞏固長期記憶必須做到間隔複習,然而主流的教育不鼓勵這樣做,甚至會要求學生將不會的重複抄寫數十次.很容易被忽視掉的問題是,一天抄寫100次的學習效果,和連續10天每天只寫一次的效果大不同.前著的效果可能沒有後者的一半,但卻需要花10倍的時間.寶貴的時間就是在這無形中被浪費掉了.在過去一年中,我體會到這個方法可以運用到聽力上,我不像過去會重複聽一段文字數次,而改為一天聽一次,間隔一兩天再重複聽,這個方法對記憶力有非常大的幫助而且輕鬆地省下不少時間. 背單字:在需要書寫英文或打字時,您是否下意識一個字母一個字母地唸出拼法?如果有的話,請一定要戒除這樣的壞習慣.然而這比較是東亞教育方針下的產物.我們把東亞語言(單音節語言)的特性強加在歐洲語言身上.所謂的拼音語言,顧名思義就是我手寫我口.字怎麼念就是怎麼拼.例如要拼巧克力時,應該將其拆解成有意義的發音單元cho-co-late,而不是c-h-o-c-o-l-a-t-e,後者的記憶單元過小且和發音無任何對應的意義,對記憶力不好而且在打字或書寫時腦中思緒不能順暢.我常常聽到有人說英文發音很多不規則的,所以不能用發音來記憶.這句話是很有問題的,任何語言不規則的地方都比規則的地方少,為何不是遇到不規則的再特別記憶那部分,而是遇到一點不規則就強迫大家無章法地死記呢?要記住,人類的歸納能力很強,凡是有規律的事物大腦會很容易記憶,而死記就是強迫大腦這台機器做它不擅長的事情,即使這個方法可行,實務上還是不切實際的,因為世界上沒有多少人有十倍的時間可以浪費. 結論:學習只有一個目的,就是把新知識放進長期記憶.尤其是外語的學習.若無法從長期記憶的資料庫順利讀取資料,就無法流利地使用這門語言,提升記憶力絕對是學習語言的當務之急.

我學德文的心路歷程

友人提及她曾到奧地利交換學生,閒聊之後我把我的影片傳給她,然後請她的奧地利友人給予建議。沒想到得到非常高的評價。母語人士說,文法近乎完美,發音也正確。 真的非常謝謝那位奧地利友人願意聽我的破德文,還給予不少回饋。 想想我學德文其實已經有三次失敗的經驗。 第一次是高中選修第二外語,還記得老師是德國人,已來台定居多年,老師的中文非常流利,但我每次問她問題都用英文提問,我想老師應該非常不開心XD。一個學期過後,我只記得字母y的念法,但這也是德語中最不重要的字母。 第二次是研究所時用當時很紅的APP學德文,一樣失敗,最後只學會蘋果,貓和狗。 第三次是工作後自學,學會三性,四格變化,但進步緩慢,程度就一直停留在Ich bin XXX. 無法造一個完整的句子,更別提讀任何書籍。 而在一個特殊機緣下,我改變了學習方法,密集學習約10個月後我拍了這個影片。原來,語言其實是人類的本能,沒有學不會的語言,只有不對的學習方法。

提升記憶力 節省時間的關鍵

還記得去年年初時我對著一本德文書望洋興嘆.我滿腦子想的都是一個動詞就有六個變化,一個形容詞有16宮格要看,這樣要記到何年何月? 所幸在經過一番研究,蒐集許多多語者學習方法後,我發現多數的多語者都採用了類似間隔記憶法.在這篇文章中我將嘗試說明方法以及原理. 早在1880-1885年,心理學家赫爾曼·艾賓浩斯在自己的實驗中歸納出了遺忘曲線.其理論基礎大致是說平時的記憶的過程是:輸入的訊息在經過人的注意過程的學習後,便成為了人的短期的記憶,再經過進一步強化後成為長期記憶。長期記憶的保持時間有長有短,如果不經過及時的複習,這些記住過的東西就會遺忘,而經過了及時的複習,長期記憶就會繼續保持下去。而這個實驗發現,人類的遺忘過程遵循著一種模式。在一個小時內,如果對你學到或遇到的新資訊不做任何處理,你會忘記 50% 的新知識。 24 小時後,這個比例增加到 70% 。如果一個星期過去了,這些資訊仍舊沒有被使用,那麼高達 90% 的資訊可能會丟失。但這完全是正常的,因為大腦會自動過濾掉他認為不重要的資訊. 而間隔重複就是利用了人類遺忘的間隔特性重複提醒大腦,讓大腦相信這些資訊是重要的,久而久之這些資訊就成為長期記憶.而最有效率的間隔重複就是,在大腦即將忘記時複習,如此可以達到最大的效率,但問題在於無法精準預測即將遺忘的時間.所幸其實不需要精確知道遺忘的時間,只要採用間隔逐漸增加的法則,時日一久就可以讓新資訊輸入長期記憶.例如第一天複習一次,接著兩天,四天,八天等等. 關於長期記憶和短期記憶我很喜歡一個比方,長期記憶的容量很大,像個水庫這麼大,可是水庫的入口(短期記憶)卻很窄,窄到一次只能流入4-7滴水.但這沒辦法,這就是大腦這台機器的設計. 回過頭來,為什麼間隔記憶可以節省時間呢?因為這個理論告訴我們,要對抗遺忘曲線,把知識輸入長期記憶的方式就是得間隔學習,以及記憶力要經過失敗才會鞏固.第一天複習一遍忘掉,隔兩天複習一遍又忘掉,忘掉多次以後他就跑到長期記憶了.好的!現在我們回顧一下我們在學校不論什麼科目的學習及成績考核方法,通常老師會說:今天我教了30樣要記憶的東西,我們隔幾天後考試(可能是一天、三天一個禮拜等等),這時大家回家會怎麼複習功課?是不是一天內重複練習100次,試圖對抗遺忘曲線,但是研究已經告訴我們,長期記憶需要時間鞏固,一天複習100次的效益跟連續100天每天複習一次的效果是天壤之別的,前者為我們賺到唯一可能的好處就是考試考了100分,考完試記憶就煙消雲散,而更糟的是,如果一天只複習一次,說不定連續10天就可以把知識輸到長期記憶了.看出問題了嗎?複習10次就可以放到長期記憶的事情為什麼要丟給短期記憶來做100次,前者不正是花了10倍的時間嗎?遺憾的是幾乎全世界的教育系統都是這樣設計,完全是違反科學扼殺大腦的低效方法.回想國高中背過的古文,你現在能記得多少東西?你能用古文做詩、詞、曲嗎?(我想大部分的人都不行,搞不好連國文老師都不行?連母語教育都失敗了,當然學不好外語啦!) 理解間隔重複原理後,關於記憶力還有幾個需要知道的知識.要鞏固記憶力必須經過三個階段:編碼、儲存、提取.其中編碼和提取是大部分的人所忽略的(因為學校不會教).編碼的意思可以簡單理解為將新知識轉換為跟自身相關或任何有意義的資訊,其中一個編碼的方法叫宮殿記憶法,它是利用人腦對空間記憶很強的特性(人類可以輕易記住家裡客廳的擺設,利用這些資訊將知識與其做聯想,想像一幅圖像就可以成功編碼).頂尖的職業棋士可以記住棋局中每一步棋子移動的順序,但是如果將棋子隨意亂擺,棋士的記憶力和一般人其實沒有兩樣(甚至遜於一般人),職業棋士如何做到的?沒錯的,就是將子粒移動方式轉成有意義的編碼而後記憶.從這個例子可以得知,沒經過編碼的記憶就是死記,死記是非常沒效率的,記憶如果沒經過消化和整理,是很難鞏固的.記憶的第三階段–提取,意思是當我們試圖回想曾經記憶過的東西,大腦就會試圖重新整理一次長期記憶,長出更多神經連結來鞏固長期記憶.這個知識告訴我們,學習的發生常常不是在我們有意識學習的時候,大腦這台機器無形之中就在運作了,只是多數人沒有善用它. 理解這些理論之後,實作的部分就是使用間隔記憶軟體,例如ANKI(還有其他類似的,但這算是最好操作的一個).我的做法是,我遇到不會的新字詞就放到ANKI每天固定撥出至少10分鐘複習,而對於有沒有記住就誠實回答,最後讓程式去預測下一個遺忘的時間.而要注意的是,重點不在於是否使用這個軟體,而是在於剛剛提到的幾個重點,記憶力必須先經過編碼,編碼可以是聯想、造句或任何天馬行空的想像,然後間隔重複及努力回想(提取).如果不想用ANKI也無所謂,可以用紙本字卡,或者用筆記本,自己遮掉要記得那一欄(提取).而每天不宜製做太多字卡,只先製作最重要、最需要記的東西.這裡切記切記,不可以使用現成的字卡,因為那是別人的編碼,不是自己的,這樣不跟自身產生連結,所以記憶不會牢靠. 最後要了解,遺忘是正常的(很遺憾,多數的文化裡好像都喜歡把遺忘視為一種罪過).而且並不會因為一天內多努力做多少次就會避免遺忘,大腦的設計就是要經過多次遺忘最後才會成功. 製作字卡看似很花時間,實際上是相反地,為什麼?如同前面提到的,如果不用間隔記憶,那花10倍的時間可能還沒1/10的成效.一天一點一滴對資訊做編碼,絕對是有利無害的.